跳至主要内容
历届论坛
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
亚洲文化合作论坛
公开论坛2006
日期: 2006年11月9日 (星期四) 至11月12日 (星期日)
地点: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院 (除特别注明外)
文化生态:在廿一世纪传达当代艺术
衡量创意、快乐及幸福
创意教育高峰对谈
当代社会的媒体艺术
体验建筑
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
亚洲文化艺术的现代性
第九至十二节的合办机构: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
2006年11月11日 (星期六) 上午9 时30 分至下午12 时30 分
第九节:现代生活的不同表现
讲者
陈冠中先生
香港文化评论员
演讲全文
陈万雄博士
香港联合出版(集团)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
简报
|
演讲全文
贾章柯先生
中国导演
演讲全文
钟阿城先生
中国作家
演讲全文
评论员
李欧梵教授
香港中文大学史系人文学讲座教授
主持
马家辉博士
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
讨论课题:
在全球化的今天,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继续现代化,或思考现代化?
现代化的过程是否令人心生欢喜?
我们西化够了吗?
如果西方也向东方取得参考的话,那么,我们应往哪里去?
本土化是否只是开拓市场的问题?还是真正的相信世界需要多元化?
2006年11月11日 (星期六) 下午2 时至下午5 时30 分
第十节: 亚洲艺术与现代性
讲者
石守谦教授
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
简报
|
演讲全文
郑培凯教授
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
简报
|
演讲全文
李焯然教授
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主任
简报
|
演讲全文
李文儒先生
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
演讲全文
评论员
钟阿城先生
中国作家
邓立光博士
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讲师
评论嘉宾
梁文道先生
香港中文大学音乐讲座教授及文学院副院长
讨论课题:
经过数十以至数百年的转型,我们是否比以前更现代化而失去亚洲特色?
我们亚洲是否只是现代性的追随者? 不同民族对现代性能否有不同的说法?
艺术工作者是否同时顾及自己及大众?
艺术是否仍然是探讨文化的媒介? 艺术到底有多吸引?
我们的市民大众是否仍然认为艺术是文化表现的共同前线?
2006年11月12日 (星期日) 上午9 时30 分至下午12 时30 分
第十一节: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
讲者
Joseph W. POLISI博士
美国茱莉亚学院院长
演讲全文
阎惠昌先生
香港中乐团艺总监兼首席指挥
简报
|
演讲全文
王次照教授
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院长
演讲全文
李欧梵教授
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人文学讲座教授
演讲全文
评论员
陈永华教授
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讲座教授
评论嘉宾
汤柏燊教授
香港演艺学院校长
讨论课题:
我们应该保存传统文化,抑或任由它面对市场竞争?
当传统文化消失后,我们应否重新再造一个?
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再造成份有多大?
如何透过公民的博雅教育推广我们对亚洲文化的认识?
2006年11月12日 (星期日) 下午2 时至下午5 时30 分
第十二节: 东西交汇
讲者
张信刚教授
香港城市大学校长
演讲全文
林毓生教授
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区历史系荣誉教授
演讲全文
Radhika Subramaniam女士
美国曼克顿文化协会文化计划总监
演讲全文
曹淳亮先生
中国广东省文化厅厅长
潘公凯教授
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
演讲全文
评论员
石守谦教授
台湾前故宫博物院院长
评论嘉宾
郑培凯教授
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
讨论课题:
东西方的分野是否依然存在?
何为艺术融和,从时装及饮食文化中反映出多少情况?
我们身在何方? 将往何处?
请透过以下网址免费下载
Adobe Reader (.pdf)
。以阅读及列印PDF格式档案文件。